首页 > 重庆 > 正文
三峡皮影:历史回音里的千年光影艺术
12-15 19:44:05 来源:今日重庆杂志微信公众号

“本御出朝,山奔地摇。

逢山开道,遇水搭桥。

遇龙搬角,遇虎拔毛。”

一块白色幕布上,几张皮影在艺人操纵下,或是打斗翻转,或是嬉笑怒骂。皮影演绎的人间悲喜在眼前徐徐展开,惟妙惟肖。

图片

正在进行的三峡皮影戏表演

12月15日上午,“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巫山博物馆时,这里正在进行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峡皮影戏表演。

“这是《杨家将》里《长生草》的选段,讲述的是北宋时期杨家将一门忠烈、保家卫国的故事。”三峡皮影非遗传承人何仕红介绍这段皮影戏。

图片

皮影艺人正在操纵皮影

作为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峡皮影是广泛流传于重庆市巫山县螺坪镇及其周边三峡地区的一种传统地方戏剧,最早可追溯到先秦,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三峡皮影通过世世代代的口传心授,传唱长江两岸。

图片

图片

三峡皮影戏

何仕红从小就对古老的皮影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7年,14岁的何仕红正式学习三峡皮影,至今已从事皮影表演二十余年。

何仕红介绍,三峡皮影表演者一般是三人,最多达五人,分为:

●统子(又称”上手"),即打鼓者,管调门;

●下手,司职打锣、钹、梆子等;

●拦门(又称”走影“),摇皮影者;

●文场,拉二胡、吹唢呐笛子等。

三峡皮影戏主要有原始古朴,制作精细,形态生动,音韵起翘,唱念悠扬,表演活泼,风趣幽默,形神兼备等特点。

图片

幕布后的皮影艺人

何仕红说,千百年来,三峡人民为了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抒发情感,消解生活的沉重,深深爱上了三峡皮影这种民间戏剧。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三峡皮影的内容不断丰富,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歌词内容,反映出不同的社会风貌和民俗风情。

图片

惟妙惟肖的皮影

“人生好比长江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何仕红边说边唱了起来,他希望未来自己能够将三峡皮影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喜欢上这项来自三峡的民间艺术。

原标题:2021共舞长江经济带丨三峡皮影:历史回音里的千年光影艺术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